
夏日還未及掬上一捧碎光,初秋的風便摧折了它還帶著鋸齒的葉片。轉(zhuǎn)眼間,我便已經(jīng)進入專業(yè)正式開始了在漢陽大學的學習。
初來乍到時,語言不通,所有的事情都要硬著頭皮自己去做。當我意識到身邊沒有父母和老師時,突然才明白,原來,留學就是要學會一個人生活。我的思想陡然發(fā)生了變化——從“我不太行” “我不可以”變成了“為什么不行” “別人可以我也可以”。
我開始迫切的想要學好韓語,正是這種迫切的心情讓我對韓語產(chǎn)生了濃厚的興趣,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似乎又進步了一點。語學院采用小班教學,十人左右成一班,教學風格自由有趣。對我來說,上課時與老師大量的交流是最好的鍛煉口語的方法。

興趣是最好的老師。每記一個單詞,每記一句短語,每理解一個語法,我都充滿了愉悅感。當從院長手中接過獎學金證書,我獲得了巨大的滿足。這不僅是榮譽,更是我的努力的具象化。

為了進一步測試我的韓國語能力,我參加了TOPIK考試。五月份,抱著一絲忐忑和對自己的些許懷疑,我進行了第一次考試。在拿到四級合格的成績的時候,高興之余,便定下了要更進一步努力的決定。七月份,第二次參加考試,理解了曾經(jīng)在師院上課時陳璐老師所說的“topik考試的答案具有唯一性,錯沒錯自己知道”是什么意思。于是走出考場時,隱約覺得自己似乎可以考到五級。現(xiàn)在,雖然結(jié)束了語學院的學習,我依然有著topik六級的目標。

一年的語學院生活,給我?guī)淼牟粌H有語言的進步,思想的改變,還有對我來說很重要的朋友們——說的夢話我永遠都聽不懂的潮汕室友,初來時一個韓字兒都不認識現(xiàn)在卻能操著韓語與人辯論的北京大妞兒,身為朝鮮族卻韓語不太溜的高中畢業(yè)生。天南海北,大家或是為了理想,或是為了一瞬間的念頭,在漢陽大學因為緣分聚集在了一起。
因為生病委屈過,因為突然進入專業(yè)感到不適應(yīng)懊惱過,但我依舊很慶幸信陽師范學院能夠給我這個平臺,讓我能夠來到漢陽大學學習,依然覺得出國留學是我十八歲時做過的最正確的決定。玫瑰始終是玫瑰,風雨不管摧折它細弱枝干,直到前路放晴,它兀自盛放,自成風景。